当前位置:首页 改装知识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2020-03-20 08:40发布:逸风改装网

实际上,除本田、丰田、现代等主机厂已经推出可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车型外,国际零部件巨头们也在纷纷布局。佛吉亚已与一家国际知名整车厂商签署了重要合约,双方将共同开发燃料电池驱动系统、轻型商用车高压储氢系统,预计于2021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不论是现行政策上還是资源分配上,新能源车早已变成新能源车发展趋势的主流产品线路,但新能源车碰到了2个难题:续航里程数抑郁、电池充电经济成本过高。根据此,拥有 “零排放、适用大载重量、长续航力、然料补充快”等美名的氢燃料电池小车备受关心,但“氢车”还不熟路。氢燃料电池车要想全方位上道,不可或缺一批价格昂贵又死核的零部件。事实上,除广州本田、丰田汽车、当代等汽车厂家早已发布可批量生产的氢燃料电池车系外,国际性零部件大佬们也在竞相合理布局。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BOSCH:燃料电池系统软件最晚于2030年发售

合理布局氢燃料电池这事情,仍然要从全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经销商BOSCH谈起。早已在这个行业开展展望产品研发的BOSCH,直至今年4月才公布注重“押宝”燃料电池行业,创立“燃料电池挪动解决方法”新单位,并方案今年底在无锡市创建燃料电池研究中心。

今年4月,BOSCH与德国电堆生产商powercell结成协作同盟,彼此将合作开发合适大批量生产的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pem为现阶段制造行业主打的技术性之一)。将来,BOSCH将以许可证书协议书的方式保持该技术性的批量生产,以供货全世界汽车交易市场。这类电堆将健全BOSCH目前燃料电池商品编码序列,预估最晚于2030年大批量发售。

BOSCH觉得,商用车市场是燃料电池技术性能够获得广泛运用的最好行业。在商用汽车上取得成功营销推广以后,BOSCH燃料电池动力装置也将被愈来愈多地应用于新能源客车行业。BOSCH预测分析至2030年,全世界20%的纯电动车由燃料电池驱动器,而将来BOSCH在车配燃料电池的业务流程经营规模有希望做到数十亿欧。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大陆集团:挥剑关键双极片和系统软件控制板

大陆集团一样积极“相拥”燃料电池。今年7月,大陆集团与法国开姆尼茨理工大学进行协作,宣布开启燃料电池试验室。该燃料电池试验室专用型技术性设备齐全完善,除开已安裝大中型储氢罐外,也有一款性能测试台,可适用150万千瓦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使用性能检测,为新一代电堆及燃料电池系统软件的产品研发确立了基本。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对于燃料电池系统软件成本费持续上升的难点,大陆集团在新试验室重中之重进行2个项目合作,在其中一个新项目是着眼于产品研发新式双极片,这类金属片是燃料电池堆的关键部件,承担驱走化学变化所造成的汽体及电流量。该新项目致力于为批量生产最新款高效率能量相对密度的双极片做准备,并着眼于变小燃料电池的规格,尽量提高总体合理性。除此之外,在第二个新项目的协作期内,彼此将产品研发控制板及控制系统,保持燃料电池的高效率运作。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佛吉亚:合理布局储氢罐仅仅其一

今年7月,佛吉亚公布将在荷兰创立全世界研究中心,着眼于项目投资产品研发新一代更高效率、重量轻的髙压储氢罐,并根据检测中心进一步确立储氢罐的特点。该研究中心方案于2025年第二季度起资金投入经营,总投资约2500万欧,包含来源于法国政府490万欧的补助。

实际上,佛吉亚很早已在燃料电池行业有合理布局。17年4月佛吉亚已从stelia航空航天高分子材料企业独家代理得到了高分子材料储氢罐的专利权和生产工艺,具有为燃料电池汽车设计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髙压储氢罐并将其商业化的工作能力。在17年11月,佛吉亚与荷兰cea(核能与可取代电力能源联合会)签署五年合作合同,就燃料电池堆技术性的产品研发新项目开展协作。

今年4月,佛吉亚还与米其林签定协作合作备忘录,彼此将创建合资企业,根据彼此目前資源的融合与财产相辅相成,使合资企业在创建短时间既有工作能力为全部用例出示一系列氢燃料电池系统软件。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据了解,佛吉亚集团公司方案将每一年资金投入1500万欧用以燃料电池产品研发,以求充足激起此项技术性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发展潜力。佛吉亚已与一家国际性著名全车生产商签定了关键合同,彼此将合作开发燃料电池驱动器系统软件、轻形商用汽车髙压储氢系统软件,预估于2023年初宣布交付使用。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舍弗勒:产品研发金属材料双极片

双极片是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构件之一,其净重约占电堆的80%,成本费约占24%。现阶段销售市场上氢燃料电池的双极片原材料有高纯石墨、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类。同大陆集团相近,舍弗勒也在积极主动开发设计金属材料双极片,并在在2019东京车展上展现。这类金属材料双极片根据层析金属片的精准成形及特殊原材料涂敷而成,把这类金属材料双极片层叠便产生了燃料电池系统软件的关键——电堆。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在此项技术性的开发设计中,舍弗勒一方面灵活运用企业在原材料技术性、成形技术性和金属表面处理等层面的传统式关键技术,另一方面还持续扩展包含电子器件自动控制系统、特殊气膜滚动轴承、智能化热管理方法控制模块及被动式氡气循环部件等商品。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舍弗勒开发设计的燃料电池堆金属材料双极片

舍弗勒集团技术总监乌维·瓦格纳表达:“在处理全世界碳排放量难题层面,仅依靠充电电池驱动器的车子还不足,人们还必须新的储能技术系统软件。氢燃料电池小车能够处理里程数抑郁难题,它不仅在大型货车行业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针对新能源客车而言,氢与充电电池紧密结合的混和储能技术系统软件都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解决方法。”

麦格纳:燃料电池还可以“增程序”

麦格纳分公司麦格纳斯泰尔曾在2017年发布氢燃料电池增程序概念跑车,在2020年9月举行的麦格纳技术性新闻媒体日上,这个概念跑车在我国首次亮相。对比丰田汽车mirai,这个概念跑车保持了全轮驱动器和插电式油电混合的计划方案,混和动力锂电池用以近途行车,燃料电池系统软件则充分发挥增程的功效。此外,名叫hyrange25 system的纵轴燃料电池反应堆,还保持了车前实用化的合理布局计划方案。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麦格纳氢燃料电池增程序概念跑车

爱尔铃克铃尔:苏州市筹备燃料电池试验室和生产流水线

2019上海车展上,爱尔铃克铃尔展现了一款根据金属材料双极片,适用新能源客车和商用汽车的全新升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nm12。据了解,爱尔铃克铃尔现阶段有超出100名职工从业电堆和构件的产品研发、检测和认证工作中,坐落于法国总公司的自动化流水线有着每一年1.5万-2万件生产量,能独立制造金属材料双极片和塑胶物质控制模块等重要部件,可出示详细的充电电池堆、摸组和系统软件。

值得一提的是,爱尔铃克铃尔在我国的燃料电池业务流程也已起动,新创立的苏州市燃料电池检测试验室预估于2019年第二季度交付使用,并方案2020年末在苏州市加工厂二期新项目中创建燃料电池自动式组装生产线,现阶段早已有超出20个燃料电池全车配套设施新项目已经开发设计中。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爱尔铃克铃尔的超低温燃料电池堆

电装/爱信精机/丰田汽车纺织品:丰田汽车mirai身后的经销商

丰田汽车mirai氢燃料电池小车发展趋势的身后由日本国众多当地经销商所适用。以丰田汽车第一款氢燃料电池小车mirai为例,电装为这个车出示了众多零部件,例如制冷系统中的热管散热器、离心水泵、水温传感器(三通阀)等,加氢裂化系统软件中的氢罐、液位传感器、红外线发射器等;爱信精机则为其燃料电池系统软件开发了气体闸阀控制模块和电堆端板等;丰田汽车纺织品出示燃料电池电堆内的分离设备、进气支管,及其离子交换器等商品。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丰田汽车mirai氢燃料电池车

马勒:充分发挥热管理方法技术性优点 产品研发气体供货和制冷系统

2019年8月,德国马勒集团公司融合了不一样开发设计行业的专业技能和資源,建立了“燃料电池工程项目”,集中化解决全部燃料电池有关话题讨论。

在技术性层面,不论是对充电电池规格与燃料电池动力学模型主要表现中间相互作用力的仿真模拟,亦或者离子交换器与换热器开发设计全过程的紧密联系,针对保持燃料电池小车的安全系数起着关键的功效。在其中,气体管道(也称之为负极气体供货系统软件)是燃料电池外场系统软件的关键之一,因为其繁杂的内在联系只有根据高精密仿真模拟来预测分析。马勒能够借助其热管理方法、气体与液體管理方法和过虑等行业的多方之力,依据仿真模拟結果的剖析依据来明确外场零部件的方案设计,进而为车子保持成本费提升。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马勒的燃料电池堆监控器

同时,马勒也正研发应用于商用车的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针对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复杂性,马勒为电池、电力电子元件、电动机温度控制开发了可量产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其中,燃料电池监控器可以持续监控燃料电池的电压、温度和工作表现,确保效率和可靠性。

盖瑞特:两级电动压缩机已经市场化

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而言,空气增压是车载动力系统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盖瑞特的两级电动压缩机已搭载在本田clarity燃料电池汽车上,该系统还采用了差异化的技术设计,例如空气轴承应用,杜绝了压缩机中的任何油脂污染,也减低了燃料电池受污染的相关风险。如今,盖瑞特的这款氢燃料电池电动压缩机已经规划到了第三代,计划在2025年实现量产。迄今为止,盖瑞特参与了10多个oem项目,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电动压缩机。

盘点:零部件企业助攻“氢车”商业化

编辑有话说:

现阶段,氢燃料电池车仍然面临技术成本较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还未得到商业化普及。事实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链非常长,很多核心问题出现在上游,众多零部件企业积极将有助于种种就技术壁垒的突破,并降低氢燃料电池车的量产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实际上,国内也有众多企业储备了相关技术,或是自主研发,或是全球化资源整合。

眼下,氢燃料电池车能否真正走入百姓家,或许正相当于2008年开端的纯电动汽车格局,谁也不会想到10年后,纯电动车的发展已经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相比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是否更值得用户期待呢?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